《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標準》(GB/T505002024)自2025年9月1日起實施,有哪些核心變化?
發布時間:2025-08-25
《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標準》(GB/T505002024)自2025年9月1日起實施,取代了2013版規范。對比舊標準,以下是新標準核心變化:
一、計價依據市場化改革
1、弱化政府定額,強化市場定價
新標準取消了最高投標限價和投標報價必須依賴政府定額的規定,轉而鼓勵企業結合市場價格信息、企業成本數據及市場詢價自主定價,推動“優質優價”機制。
2、綜合單價構成調整
綜合單價改為“稅前全費用”(含人工、材料、機械、管理費、利潤及風險費),增值稅單獨列項,避免重復計稅。
二、合同類型與風險分配優化
1、合同類型責任明確化
單價合同:發包人承擔工程量清單準確性風險,承包人承擔單價風險。
總價合同:承包人承擔清單完整性和措施項目風險,合同總價一般不因清單缺陷調整。
*案例*:某EPC項目因清單遺漏防水工程,施工方需自行承擔成本。
2、風險分擔原則細化
材料價格波動超±5%、人工超±10%時啟動調價;政策變化(如環保限產)由發包人承擔。
措施項目清單風險完全由承包人包干,施工方案失誤需自行消化成本。
三、清單編制與計價規則調整
1、清單結構簡化
工程量清單由原5部分精簡為4部分(分部分項工程、措施項目、其他項目、增值稅),取消規費單列。
2、新增工程與變更管理
清單缺項時,優先參考類似項目綜合單價,無類似項目則協商確定。
取消簽證制度,新增工程按“14天索賠響應+28天資料提交”流程處理。
四、爭議解決與過程管控升級
1、爭議評審機制引入
新增“爭議評審委員會”制度,由造價專家介入早期糾紛調解,替代傳統仲裁和訴訟,提升效率。
2、施工過程結算強制化
過程結算確認后直接作為竣工結算依據,支付比例不低于當期價款的80%,緩解施工方資金壓力。
五、技術應用與數字化要求
1、BIM技術法定化
BIM模型可用于清單編制、計量及結算,需提交輕量化文件(如IFC4、0格式)及變更日志。
2、數據驅動管理
要求企業建立動態成本數據庫,結合市場價格波動和工程案例積累優化報價。
六、其他重要調整
與國際接軌,材料調差機制與菲迪克條款對接,價格波動閾值調整為±8%。
增加綠色施工計價,包括新增裝配式建筑、光伏一體化等28項生態工程計價規則。
甲供材管理透明化,保管費需單獨列項,終結行業潛規則。
綜上,隨著新標準的實施,工程參建各方的發展側重應有所調整,比如建設單位,需要提升招標策劃能力,強化圖紙深度審查,減少變更風險;對施工單位而言,需要建立企業定額和成本數據庫,優化施工方案以應對措施項目包干。而咨詢機構應拓展全過程造價服務,整合BIM與AI技術(如DeepSeek)提升數據處理能力。
新標準通過市場化定價、風險精細化分配及數字化管控,推動行業向“優質優價”和“全過程透明”轉型,需各方提前布局以應對變革挑戰。
地址:榮成市鄒泰南街298號
電話:0631-7588018
傳真:0631-7588018
E-mail:rcjzjt@163.com
掃碼關注官方微信